主页|乐动app体育官方网站入口

    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沿革

            中国乐动app体育官方网站入口正式成立于1996年12月,由原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所合并而成。2003年7月,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共党史系合并组建成新的马克思主义学院。2006年2月经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学位授予权审核批准,获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学院承担着科研与教学双重任务。现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当代中国史等12个博士和硕士学位点,还有“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共党史”学科系国家级重点学科,已纳入中国人民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乐动app体育官方网站入口和科学研究基地”。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和壮大,依托这一学科建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的优势也愈益显现出来。
     
    历史沿革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中共党史系。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原名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1964年6月由原高等教育部批准成立。其最初的宗旨是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国外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的资料,以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带动其他有关学科研究,从战略上配合国际斗争的需要。“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大学解散后,该所按原建制于1973年6月划属北京大学。1978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又重新迁回建所,是我国唯一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科学研究机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综合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以来的杰出的工人阶级理论家的著述活动和理论建树,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国的传播、运用和发展,同时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史。1996年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所合并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三个教研室,目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承担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科专业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任务,均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首任所长由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郭影秋兼任,以后历任所长有:刘佩弦、靳辉明、奚广庆、沈云锁、顾海良、梁树发、秦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主要有:庄福龄、马绍孟、梁树发、曾枝盛、侯衍社;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主要有:周新城、张旭、顾海良(兼);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主要有:许征帆、沈云锁、赵汇、陶文昭、卫建林(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业的博士生导师:秦宣。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原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所,1986年经中国人民大学报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首任所长是许征帆教授,以后历任所长分别为杨彦钧教授、段忠桥教授、张雷声教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成立初期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当代社会思潮、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整个研究和教学工作以高校为重点,兼及社会。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在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进修学院,除继续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外,开始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班,并于1995年开始举办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开始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班。1997年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被列入中国人民大学“211工程”子项目。1996年与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合并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在2001年申请高校重点学科的通讯评议中,思想政治教育得分居全国高校同类学科第一名。
     
      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室,承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学科点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主要有:许征帆、张雷声、郝立新、张云飞;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张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主要有:徐志宏、王向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主要有:黄继锋、郑吉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主要有:靳诺、刘建军、王易、冯刚(兼);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主要有:齐鹏飞、辛逸。
     
      (三)中共党史系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学科的创建,可以一直追溯到革命战争年代。早在陕北公学创办时,何干之奉中共中央调遣来到延安,在陕北公学开始讲授中国革命运动史、中国问题、统一战线等课程,先后担任中国问题研究室主任、社会科学部副主任。
     
      1939年华北联大成立。何干之担任社会科学院院长,继续讲授中国革命史。1940年4月起,胡华亦相继在华北联大讲授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史,曾任华北联大教育学院史地系副主任。1948年8月,华北大学成立,根据党中央指示,学校开设中共党史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课,胡华等一面给全校讲授中共党史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课,一面负责编写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后,1950年2月,设置了校部直属的中国革命问题研究室。5月,中国革命问题研究室改称中国革命理论教研室。
     
      1956年5月,历史系成立,下设中国革命史和马列主义基础两个专业。原直属校部的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和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划归历史系领导。同年9月,中国革命史专业第一届四年制本科新生入学。
     
      “文化大革命”前,中共党史系共培养四年制或五年制本科毕业生近800人,毕业研究生(班)共240余人,培训各种类型进修人员500余人。全系在校学生最多时达700余人,为全校少有的大系之一。
     
      1966年5月,十年动乱开始,1970年,中国人民大学停办,中共党史系教职工与全校教职工一起赴江西余江“五七干校”。1978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复校。8月,中共党史系重新建立。
     
      中共党史系复建后先后设立有中共党史、中外政治思想(1995年变更为政治学理论博士点,2001年学校院系调整,该学科点整建制调至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含中国革命史)、当代中国史等博士点。其中中共党史是全国第一批博士点重点学科。1988年,中共党史学科被确定为全国高校文科首批重点学科,2001年再次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2003年新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后,中共党史系下设中共党史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和当代中国史教研室,主要承担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当代中国史等专业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
     
      中共党史系各学科点的博士生导师主要有:胡华、何沁、彦奇、彭明、林茂生、程虎歗、杨先材、王顺生、罗正楷、陈明显、张同新、黄嘉树、吴美华、杨凤城、齐鹏飞、萧延中、王东、何虎生、杨德山、辛逸等,兼职博士生导师有石仲泉、朱佳木、张启华、欧阳淞、李捷、张树军等。
     
      继何干之教授之后,中共党史系历任系主任依次为胡华教授、何沁教授、杨先材教授、王顺生教授、温乐群教授、杨凤城教授。
     
      自1978年重新建系以来,中共党史系共培养学士学位本科生1100余名,硕士研究生(含研究生班)320多名,博士学位研究生近百名,为高校培养教师(含助教进修班、单科进修)近千名,接受国内访问学者300多名,接受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德国、挪威、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高级进修生80多名。
     
      机构设置和乐动app体育官方网站入口
     
      一、机构设置
     
      (一)学院所涵盖的系、所、机构
     
      1996年以前,中共党史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是彼此独立的教学和科研单位,2003年它们共同组建成新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构成了一系两所的结构和布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0年12月由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变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和隶属学校的“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挂靠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挂靠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校属或院属科研机构还有“当代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台港澳研究中心”等。
     
      (二)历届党政责任人一览表
     
      1. 历任行政负责人(1996年以来)
     
    院长 任职时间
    杨彦钧 1996年12月-2002年4月
    沈云锁 2002年4月-2003年10月
    秦宣 2003年10月-2013年5月
    郝立新 2013年5月-2018年5月
    吴付来 2018年5月-2020年2月
    副院长 任职时间
    梁树发 1996年12月-2002年4月
    段忠桥 1996年12月-2002年4月
    徐志宏 1996年12月-2002年1月
    秦宣 2002年4月-2003年10月
    刘建军 2002年4月-2003年10月
    温乐群 2003年10月-2004年6月
    张雷声(兼) 2002年4月-2013年5月
    杨凤城 2003年10月-2018年5月
    齐鹏飞 2003年10月-2013年5月
    侯衍社 2012年1月-2018年5月
    张旭 2013年5月-2018年5月
    陈崎 2013年5月-2018年5月
      2. 历任学院党委(或党总支)负责人
     
    书记 任职时间
    梁树发 1996年12月—2002年4月
    张雷声 2002年4月—2013年5月
    杨凤城 2013年5月-2018年5月
    副书记 任职时间
    王学军 1996年12月—2006年12月
    于国红 2003年10月—2013年8月
    吉昌华 2014年6月-2018年10月
      二、乐动app体育官方网站入口
     
      经过50多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已拥有一支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年龄结构比较合理,锐意进取的乐动app体育官方网站入口。截至2014年9月,学院共有教职员工66人,其中教学研究人员57人,专职人员及资料室人员9人。教学研究人员中,有教授24人,副教授18人,讲师15人;有博士生导师29人(含兼职博导)。在教学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1人,其中有2名教师从欧美获得博士学位。其中部分教师,在本专业领域享有盛名,成为学院的中坚力量。学院共有14名专家参与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
     
    教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是培养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专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培养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史专业的本科生,同时承担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培训任务。1997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全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乐动app体育官方网站入口和科学研究基地”。
     
      在乐动app体育官方网站入口上,在兼顾学士、硕士、博士乐动app体育官方网站入口系统完整性的同时,学院重点转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即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培养。“十一五”期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996人(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已有849人获得硕士学位;招收博士研究生430人,有322人获得博士学位。“十二五”以来,共招收硕士生269人,已有272人获得硕士学位;共招收博士研究生165人,已有130人获得博士学位。目前,12个专业每年共招收博士生40人左右、硕士生70人左右,每年接受访问学者10人左右。已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分配到用人单位后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许多人已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已培养的近300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在回到各自岗位工作后,在马克思主义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自2003年开始,本建设单位涉及的二个重点学科开始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之下建立博士后流动站。至2005年,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开始接受博士后研究人员。接受的访问学者和进入博士后流动站的高级研究人员也开始在各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一、本科生教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设有“中共党史与中国革命史”本科专业,学制4年。自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以来至2014年,本学科点共培养学士学位本科生994名。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中国共产党历史、党的学说与执政党建设、党务工作概论、统一战线概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中共党史研究、中共党史人物研究、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当代中国经济研究、当代中国文化研究、当代中国外交研究、当代中国民族与宗教问题研究、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研究、当代中国统一问题研究等数十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还承担全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以前承担《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有部分教师还承担《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任务。自2005年实施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以来,学院承担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
     
      二、研究生教学
     
      (一)硕士研究生教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均属于国内较早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目前,学院共有12个硕士点招收硕士研究生,学制2-3年。开设的学科基础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共党史与当代中国史研究等;开设的专业课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范畴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专题、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政治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执政党建设研究、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研究、当代中国国家统一与国土安全问题研究、当代中国民族和宗教问题研究等;
     
      开设的选修课程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文献学、当代世界与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十六大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国外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研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专题、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科学发展观研究、海外中共党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专题研究、当代中国妇女问题研究、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国现当代人物研究等。
     
      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还承担全校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教学。
     
      (二)博士生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均是全国最早设立博士点的专业。1990年11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业被批准设立博士点,这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被批准设立的,在1998年6月以前是全国高校惟一的该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1986年开始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2004年党史系招收当代中国史博士。目前,学院拥有博士点12个,专业方向近50个。
     
      从1987年9月,根据学校研究生院的决定,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所承担了全校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共同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现《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教学组织、管理任务。至今已连续授课近30年。该课以专题讲座形式,根据形势变化,每年对课程内容做相应的调整,力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上、学术界及研究生共同关心的一些主要社会思潮及理论难点、疑点、热点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分析和评述。
     
    科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学术成果丰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整体研究,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等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学科较为齐全、科研力量较为雄厚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中心,出版了一大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数十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种奖励,其中《马克思主义史》(四卷本)1997年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开始加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乐动app体育官方网站入口基地。在理论研究上,推出了《跨越“峡谷”——马克思晚年思想与当代社会发展理论》、《读懂恩格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从马克思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理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小康》等一大批科研成果。组织编写出版了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丛书,即《新中国思想理论教育史》、《思想理论教育原理新探》、《思想理论教育教学论》、《思想理论教育热点问题探讨》。联合全国高校三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编辑出版了以书代刊的“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编写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读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系列教材;完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多媒体教学课件》、《“思想道德修养”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公开发表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该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四个研究方向上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自1978年复系以来,中共党史系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如:《中共党史专题讲义》(六卷本)、《党史研究丛书》(十卷本)等。特别是在中共党史重大理论问题与重大事件研究、执政党建设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台港澳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与知识分子政策、宗教政策研究,人民公社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自2001年以来,在学校“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带动、引领之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57部,有多项学术专著获奖,有的教材已印刷200多万册,有多部教材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优秀教材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56篇,论文质量显著提高,多数论文被复印或转载,有的论文还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有多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的论文被收入中央正在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参考资料。2001以来,学院共申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及其他科研项目127项,经费超过1050万元。通过项目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整体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已上一个新的台阶,这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将起到十分重要作用,而且在国际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十五”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的“211”工程项目“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项目取得显著成绩,推出一系列重要著作:《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丛书》、《中共党史研究丛书》、《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研究丛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系列著作、《思想理论教育研究论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现实研究丛书》、《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八卷本)等。
     
     

15

2019.08

- 分享 -